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统一领导下,关节外科学组作为我国最大、最强、最有力的关节外科专业学术团队与支柱始终走在医学发展的最前沿,站在专业领域的至高点。以推动中国关节外科事业的进步,促进全国各医院学术交流,平衡东西部关节外科医疗差距、规范基层医院关节外科技术水平为宗旨,在即将逝去的2016年,关节外科学组为全国关节外科学术交流及继续教育活动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髋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CHS)及膝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 (CKS)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促进我国髋关节及膝关节技术进步为宗旨,已茁壮走过了4个年头。2016年5月7日,第四届全国髋关节外科学术大会在陕西太原隆重召开。大会顾问、中国工程院戴尅戎院士,大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关节外科学组组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翁习生教授,大会主席、中国髋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先龙教授,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委、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卫计委主任卫小春教授,山西省医学会郝慧琴秘书长,德国汉堡Endo医院Thorsten Gehrke教授、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Michael Huo教授、德国柏林Charité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Andrej Trampuz教授、Nora Renz教授,德国Wetterau–Hochwald 医院MICHAEL PRöBSTEL教授、台湾长庚医院李炫晟教授以及1000余名关节外科医生参与了此次盛会。会议的两大特点体现在‘新’与‘难’,感染与翻修是困扰关节外科医生的两大难,宛如两个‘盾’,而新技术、新思想便是攻击‘盾’的利器-‘矛’。本届大会既有关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治、髋关节翻修的经验分享,同时聚焦医疗新技术包括在3D打印技术、快速康复理念、微创手术技术等方面的探讨,堪称矛与盾的最强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CHS年会前一天,由年轻关节外科医师担纲的CHJS率先召开。 这集中体现了我国关节外科医师的强大人才储备,课程设计活跃,交流热烈。
2016年6月18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国内外关节外科精英人士汇聚巢湖之畔——合肥,助阵第四届全国膝关节外科学术大会(CKS)隆重开幕。仲夏阳光照万物,CKS盛会添新知,1000多名参会代表在此互相沟通、切磋技艺、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展示学术成果。为期两天的会议,学术内容丰富,包括“大师引言”、“与时俱进—截骨与单髁新发展”、“循规蹈矩—TKA技术改良与进展”、“他山之石—复杂TKA的应对”、“围魏救赵—TKA围手术期最新发展”、“亡羊补牢—翻修与初次TKA失败的教训” 等五大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有基础教育也有研究进展,既有成功经验分享也有失败教训总结,既有理论阐述,也有手术展示,现场全程互动频繁,场内座无虚席,与会代表均表示学有所获。
CKJS也在CKS前一天顺利召开。30余位年轻讲师以授课比赛的方式进行演讲,汇报一年以来的学术进展。
此外,为了进一步深入推广与普及关节置换手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广大基层医院骨科医生的人工关节置换水平,最终使关节疾病患者从中受益,关节学组自2015年伊始,已经坚持展开“教育培训走基层”项目,为基层骨科医师的关节技术培训进行指导。不同于学术年会,此类学习班面向基层城市和基层医师,提供规范化诊疗平台 2016年截至目前共选择每年选择4个二线城市,进行宣讲 所设课题紧贴业内热点,有力的推动了基层关节外科工作。
2016年11月17-20日在首都北京即将召开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会议共襄中国骨科学术大会盛宴,共同见证中国人工关节成就,关节会场的学术交流由关节外科学组提供国内讲师团队,将充分体现了2016年国内外在关节领域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