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前任组长刘尚礼教授、周跃教授的指导与支持下,在全体组长、副组长和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微创外科学组的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长足进步。现就2016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年来,学组同行专家更加积极地参加国际会议,如NASS、AAOS、PASMISS等,并在大会上发言,提高了我国脊柱微创外科的国际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组专家的支持和努力下,成功组织了2015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微创与影像导航技术的各项学术活动;积极组织参与2016年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微创与影像导航技术的审稿和授课安排。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学组专家还承办了50多次微创学术与技术交流讨论会议,为我国脊柱微创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2015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中,微创与影像导航技术会场的学术内容充分展示了国内外微创外科的研究成果、最新技术和临床疗效,以及我国微创外科的学术和技术水平。会议分为椎体成形/后凸成形术、内窥镜技术、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数字骨科技术/导航等四大主题。会议邀请了原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执行主席、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学会(SAS)主席Hansen A. Yuan教授;椎间孔镜技术创始人,美国亚利桑那州骨科中心主任Anthony T. Yeung教授;德国赫恩市·圣安娜医院脊柱外科与脊柱治疗中心Sebastian Ruetten教授;耶鲁大学脊柱中心主任James Yue教授;美国德克萨斯脊柱研究所(TBI)资深教授,Flower Mound长老会医院院长Michael Hisey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医院骨科教授Wolfgang Rauschning教授;美国犹他州脊柱、肌肉骨骼与康复治疗医院院长Scott Adelman教授等一批国际著名专家,并与国内著名专家教授就微创外科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探讨,进一步提高微创脊柱外科医生的诊治水平。整个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术氛围活跃,讨论交流热烈。
在即将召开的2016年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中,微创外科学组积极组织参与了微创与影像导航技术方面的审稿和授课安排,邀请国内外微创脊柱外科领域的著名专家进行大会演讲。在去年会议的基础上,将本次会议整合优化为椎体成形/后凸成形术、内窥镜技术、脊柱微创内固定、脊柱微创技术四大主题。本次会议将邀请椎间孔镜技术创始人,美国亚利桑那州骨科中心主任Anthony T. Yeung教授;德国赫恩市•圣安娜医院脊柱外科与脊柱治疗中心Sebastian Ruetten教授;南加州大学脊柱中心的Jeffrey Wang教授;博卡拉顿脊柱和骨科中心的Ashish Sahai教授;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 Chi Heon Kim教授;南亚利桑那州高级脊柱外科中心Kai-Uwe Lewandrowski教授;比利时布拉斯哈特医院的Robert Hes教授等国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他们将给与会者带来各自的研究成果、先进技术,分享他们的临床经验。邀请大会发言的国内专家也是在本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很深的学术造诣,他们也将给与会者带来精彩的内容和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并且与国外专家就目前本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一天的大师讲坛,Anthony T. Yeung教授、戴尅戎院士、田伟教授、刘尚礼教授四位大师进行精彩演讲,让与会者领略大师风采,使与会者分享大师的治学态度和精神。
微创外科学组专家参与制定了《中国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编写了《微创脊柱外科学》(第二版)、《四级脊柱内镜手术教材》等。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治、脊柱微创技术和内镜技术的手术技术技巧进行了诠释和阐述,这将对年轻微创脊柱外科医师具有指导意义。
手术技术的微创化是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相信,通过微创学组所有专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微创脊柱外科在数字骨科、机器人辅助技术、内窥镜技术和椎体成形/后凸成形术方面将取得更大的进步,给我国脊柱外科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简介:
杨惠林,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骨科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骨科学分会常委、微创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骨科分会名誉主委等。IJSS Deputy Editor及《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等20余种期刊副主编、常务编委及编委。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均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5项,其中863项目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华论文233篇。授权国家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主编(译)专著10部,参编3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