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每日新闻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预测模型的构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预测模型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2日 信息来源:刘璠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其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TA)的风险预测模型,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因素,从而为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TA发生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方法:2009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58例纳入本研究,分为模型训练队列和模型验证队列。在模型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和Nomograph图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在模型验证队列中,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和ROC曲线进行风险预测模型校准度和区分度的评价。

结果:模型的训练队列151例共发现TA患者11例,发病率为7.3%。训练队列中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和骨折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T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以logistics回归模型为基础绘制Nomo图,建立可视模型。模型验证队列中纳入患者107例中发生TA 9例,发生率为8.4%。模型验证队列皮尔森卡方值为321.64 (P=0.329),表明具有较好的标准度;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1,表明其有中等区分度预测TA的发生。

结论:1、高体重指数、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和非解剖骨折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TA的独立风险因素。2、以此为基础构建的风险评估该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和中等的区分度,可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TA的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刘璠DSC_9867_副本.jpg

作者简介:

刘璠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原副院长、骨科主任、大外科副主任。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常委,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常委及创伤委员会副主委、关节外科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促会骨病委员会常委及骨折与软组织修复学组副主委,第一届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及膝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骨与关节学组委员,江苏省骨科学会兼骨科医师协会前主任委员, AO理事,AO亚太组织发展委员会主席、AO国际讲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