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每日新闻 › 乘风破浪、砥砺前行——2016中国骨科基础研究发展
乘风破浪、砥砺前行——2016中国骨科基础研究发展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0日 信息来源: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主任 罗卓荆

从1985年第一个专门的骨科基础研究学组即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学组(Chinese Orthopaedics Research Society,CORS)成立之后,我国骨科基础研究在创伤修复、退行性骨病及骨工程学等重点研究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骨科基础研究逐渐成熟与壮大,国内外涌现出的大批杰出学者及领军团队,推动我国骨科学界的基础研究的深入及应用转化,使我国骨科基础研究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的提升。

 

一、时代浪潮中的我国骨科基础研究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医疗环境不发达,创伤修复是骨科临床主要面对的难题,所以那个时代的骨科基础研究以创伤修复研究为主体,而当时的组织病理技术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给这些研究提供了可能。近年,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医疗活动不仅是为了救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骨骼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和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骨软骨退行性改变和干细胞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研究热点,是运动医学领域十三五重点攻关领域!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国内多家单位尝试干细胞注射、软骨细胞移植及采用3D打印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研究成果在Cell Stem Cell、Biomaterials及 Stem Cell Translational Med 等著名国际学术杂志发表。

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和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对先天性、遗传性骨病的研究目前也开始得到广大骨科基础研究者的关注。精准医疗是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新型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骨科基础研究在精准医疗的大环境下该何去何从?近些年来,骨科基础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运用了基因测序以及蛋白质谱分析技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精准医疗中的数据采集、分析,解读,是精准医疗最终得以转化应用于骨科基础研究的基础。近年以邱院士团队为代表的我国骨科基础研究学者先后在NEJM、Nat Med、PNAS及Nat Commun这些高质量的分子遗传学学术论文发表证实我国骨科精准医疗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崭露头角。

国家科技部从2016年开始设立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骨科基础研究专业人员已经广泛参与并获得包括“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及“精准医学”等在内的多个专项项目资助,未来几年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骨科基础研究,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可以预见到的学术成果,更加期待的是骨科专业研究人才的成长,时代中的骨科基础研究在国家大力的支持下一定会在十三五中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二、逐渐国际化的我国骨科骨科基础研究

我国骨科基础研究先后经历了5个历史阶段走到如今,从缺少专业的骨科基础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到现如今全国骨科领域拥有30余所专业的骨科基础研究机构、近2000人专业骨科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每年培养3000名以上骨科研究生;从骨科基础研究协会规模少,影响力小到如今骨科基础研究学术会议人数剧增,并拥有了我国创办的骨研究领域国际杂志,逐渐与国际骨研究接轨,成为国际骨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

经过中华骨科基础组(CORS)前任组长侯树勋教授、陈安民教授的努力下,我国获得“2016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Combined Orthopaedics Reseach Societie”(2016 ICORS)的举办权,这是国际骨科研究联合协会成立后首次举行的正式年会。在戴尅戎院士的指导下,中华骨科基础组现任组长罗卓荆教授任此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在香港中文大学秦岭教授、李刚教授及上海九院汤亭亭教授共同参与下,此次大会于2016年9月在西安顺利召开,此次大会共有14个国家近800人到会参会。此次大会获得国际广泛的好评,彰显了我国骨科基础研究的水平实力,并进一步提升我国骨科基础研究的国际地位。

 

时值中华骨科基础学组创立满30周年,时代更替中越来越多的新概念及新技术前所为有地让我们体会到新科技带给我们的脑力冲击。骨科相关疾病诊疗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从传统骨植入到3D打印材料的应用转化,从广谱抗生素应用到抗炎分子靶向治疗,从骨肿瘤的大剂量放化疗到促、抑癌基因的精准筛选,伴随新材料、新技术的革新换代,骨工程学领域的研究与转化也是当今骨科重要挑战之一。对于我国骨科基础研究人员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


1478767183119032.jpg

作者简介:

罗卓荆,主任医师、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主任,骨科党总支书记,AOSpine国际脊柱学会西安培训中心主任。总后勤部科技银星,全军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军队专业技术三级(副军职)。

现任AOSpine国际脊柱亚太理事会理事以及AOSpine亚太脊柱外科医师培训委员会主席,APSS亚太脊柱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基础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脊柱外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