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创伤矫形学组成立于2015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在这届会议上,小儿骨科正式成为COA大家庭的新成员。在此之前,全国小儿骨科专家已多次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该专业骨科医生积极参加COA学术活动。目前COA小儿创伤矫形学组和国际著名小儿骨科学术组织已经建立密切联系,在过去的三年中,北美儿骨科学会(POSNA)先后组织约15名本专业卓有建树,在国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并赞助部分费用参加小儿骨科会场的国际教程。去年,在学组成立之际,又和欧洲小儿骨科学会(EPOS)建立正式合作关系,EPOS组织4位著名专家联合参加了小儿骨科会场的国际教程。除欧美国家外,该学组和韩国、香港、台湾等亚太地区的国家也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交流频繁。
学组成立以来,除密切的国际交流外,在组织带领本学科的规范发展、提高整体科研学术水平、促进不同地区学术均衡发展、加强各地医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等方面也卓有成效。以北京积水潭医院郭源教授为学组组长的小儿骨科学组各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坦诚相待,相互交流、互动频繁,学术研讨氛围活跃,在规范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肢体创伤、先天畸形等疾患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共同协作,多次合作召开了相关学术会议和学习班,显著提高了我国儿童骨科的科研学术水平。
在以往众多成绩和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小儿骨科会场共收到稿件500余篇,我国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作者均踊跃投稿,稿件学术水平明显提高,内容涉及儿童髋关节、脊柱、足踝、创伤、先天畸形等领域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内容丰富,研究人群多样。在今年的国际课程中,小儿骨科会场讲邀请7位来自美国和北美小儿骨科学科学会,4位来自欧洲小儿骨科学会的著名教授共聚一堂,就儿童骨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小儿骨科会场为期3天,国际课程分6个章节,分别为儿童髋关节疾患、创伤和脑瘫、脊柱畸形、运动医学等专题,于11月17日全天和18日上午举行。国内会场将在11月18日下午和19日全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将齐聚一堂,展示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成果。
学组成立的一年里,中国小儿骨科在COA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以蓬勃向上的姿态活跃于COA的大家庭里,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展望未来,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推进我国小儿骨科的发展:
首先,在常见疾患规范化诊疗方面,继续发挥学组组织优势,推进婴幼儿DDH、儿童马蹄足,儿童肢体创伤等常见疾患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深入开展循证医学研究,推广一定范围内的专家共识,帮助边远欠发达地区制订相应的诊疗规范和流程。
其次,在继续教育和人员培训方面,通过组织继续教育学习班、互派进修学习人员、各单位相互学术访问等多种形式,共同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有计划的筹备相关方面的学术论坛和研讨会以推进国内小儿骨科各单位的学术发展
最后,在国际交流方面,继续加强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学术交流和研讨,积极组织学组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争取和相关重要学术组织建立相互交流访问的学术联系,提高我国小儿骨科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小儿创伤矫形学组成立的元年,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的关心下,中国小儿骨科学的整体学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然而相比较于其他学组,我们仍是新成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仍需不断努力,正像我们所从事的学科,在生长发展中不断塑型,保持旺盛的发展潜力!
郭源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骨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儿童创伤与矫形组组长。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信编委。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工作。对各年龄段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和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保守及手术矫形、复合性多发创伤的救治、儿童生长板损伤后骺开放技术等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